丁履德 (1912—1972) ,又名丁骥甫,PP电子省日照县人,1930年9月——1934年6月在上海交大机械系学习,1945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机械研究院学习。1945年——1952年10月任PP电子大学工学院院长 1952年10月以后任PP电子工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从五十年代起,连续当选为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PP电子省政协副主席、PP电子省科协副主席等职务,同时照旧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PP电子省民盟主委。 丁履德教授,1912年10月生于PP电子省日照县丁官庄村。他在幼年时同母亲离开原籍随父亲就读于济宁、济南、青岛等地。父亲丁惟兹是一个工程师,结业于天津高等工业学堂。1927年夏,在青岛礼贤中学结业后,先后考入天津南开大学预科。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在学习期间,看了许多文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书籍 ,也曾接触过革命的理论,接受过革命的影响,曾加入过反封建的学生罢课和请愿运动.1934年夏大学结业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练习编辑、上海市公用局技士。1934年12月,他又抱着工业救国的思想,考取了教育部招收的留欧机械生,赴意大利都灵大学航空研究院学习.在外洋,他怀着为中国人争气的强烈愿望,发愤念书,学习结果一直居上。厥后他目睹意大利的报纸上有污辱中国人民的文章和照片,愤然于1937年6月提前回国.回国后被派到国民党空军机械学校任上尉教官。在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救亡爱国热忱鼓舞下,他决心以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报国图强。但国民党政府的糜烂无能,使他深感失望 。1940年他又选择了教育救国的门路,弃戎从教。他冒着受国民党通缉的危险,开始了教育生涯 。1940年8月至1945年2月,他先后在西北工业大学(原西北工学院)航空系、浙江大學机械系、西南联大航空系任教授。为了进一步深造,1947年3月 赴美国耶鲁大学机械研究院学习。然后,在美国纽沃克工学院任教。1947年回国,先后在厦门大学航空系、PP电子大学机械系任教授。青岛解放前夕,他的朋友曾发动他一起去台湾。但几十年的经历使他对糜烂的国民党政府已失去了任何理想,他拒绝了朋友的劝说,迎接了青岛的解放。 解放初,丁履德教授担任了PP电子大学工学院院长。他是PP电子大学最早响应党的招呼,积极加入政治运动,带头进行复校事情的教授之一。其时,不少师生对时局还时有疑虑,对党的政策还不甚理解,再加上解放前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因此思想比力杂乱。在这种情况下,他和其他进步青年一起接受了党的教育,重新旧社会的对比中,认识到了共产党的庆幸和伟大,也认识到了只有共产党才气把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建设成繁荣兴盛的新中国。他最初接触到的共产党领导干部是PP电子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华岗和军代表罗竹风同志。那时华岗同志经常到教师家走访,尤其常到一些知名教授家去,体贴他们的进步,向他们宣传党的目标政策,他从党的一些干部身上,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形象,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也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他十分振奋,“美国”这个在其时被不少人视为了不起的庞然大物,竟败倒在中国人民手下,他深深感应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再也不是任人欺侮的弱小民族。他不分昼夜地事情,积极勉励学生加入抗美援朝,领导工学院在开展增产节约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中取得了好结果 1952 年11月全国院系调整后,他来到了济南,出任PP电子工学院院长兼教授。在这期间,他加入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并主持了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革新等建校事情。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建设的生长,学校也逐渐生长,在20年的工学院院长岗位上,他支付了辛勤的劳动,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在党的领导下,团结领导全校教職工为学院的生长壮大,为培养大批又 红又专的人才做出了突出孝敬。尽管在十年动乱中他受到了迫害,身心受到了 严重摧残,但他始终对党怀有深厚的情感,对教育事业矢志不移。 丁履德教了一輩子書,他從28歲開始在大學任教授,直到去世,爲祖國的教育事業辛勤耕作了30多個春秋,從沒離開過講台。他長期患有高血壓病和神經衰弱病,有時身體實在支持不下來,不能多上課就少上,不能站著講就坐下來講。十年動亂時,他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挂牌子,揪鬥、關牛棚,當他從牛棚裏“解放”出來,又走向了講台。他是一位把培養人才作爲自己神聖事業的教書巨匠。他曾培養過無數學生,現在都是教學、科研、生産上的骨幹,有许多已是有成就的專家、教授了。 丁履德教授以他造詣高深的學業、嚴肅勤奮的治學、謙虛認真的事情、正直誠懇的品德贏得了各人的尊敬。他天資聰慧,又肯努力,在意大利學的是航空專業,在美國又進修了機械專業,所以他的知識根深面廣。他的外語也很好,精通英語和意大利語,並能較熟練地翻譯和閱讀俄文和法文。 他深谙飞机发动机理论,在我国航空界有一定影响。曾担任过《航行力学及设计》、《飞机发动机原理》、《应用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工学》、《内燃机原理》、《内燃机动力学》等课程的主讲 1957年夏,山工举办力学专业班,其时的《空气动力学》课由于分量重、时间紧,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上,教研室找到了丁履德教授。这门课丁教授已搁下20多年,有不少理论已经生长。他经过一个暑假的努力《空气动力学》定时开课了,其时这门课不仅吸引了本专业的学生,而且吸引了一批中青年教师。如果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讲好这门课是不行能的。 丁履德教授严肃认真卖力的教课作风成为教师学习的楷模。他虽执教几十年,但仍认真看待每一堂课。凡听过丁教授授课的人,对他那严密的逻辑性、突出的重点、清晰的语言、整洁的板书,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我校关挺栋教授,1940年在西北工学院曾受业于丁履德教授,直到晚年他还清楚地记得丁先生授课时的情景,他说:“那时丁教授担任三门课的主讲,每周要上十多节课,他勤勤恳恳,每一堂课都经过十分认真地准备。上课时他从不看讲稿,口齿清楚,逻辑性极强,因此,学生很是容易理解课程内容。他渊博的学识和熟练的教学要领,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 。” 他對學生十分關心。他既是院長,又是兼課教授,每到期終考試,他總是親自給學生輔導,有時還到學生宿舍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解答疑難問題,絲毫沒有院長教授的架子,使學生感应很是親切。 尽管他的行政、社会事情多,教学任务重,但他总照旧尽量抽出时间来搞些科研事情。一有时间他就到实验室进行一些科研项目的实验,1960年他和其他同志一起搞的内燃水泵和转子电机研究项目曾加入了PP电子省文教科技结果展览。他曾和裘烈钧教授合译过《热传导理论》一书(人民教育出书社出书)。 同时,他还发表过不少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如:《螺旋桨叶素原理性能曲线直接积分法》(1948年《科学世界?航空专号》)、《向变分析法与数多座标图解法的结合运用》(《PP电子大学学报》第一卷第一期)、《二冲程内燃水泵事情原理开端探讨》(《PP电子工学院学报》1959年第6期)、《内燃机水泵很难生长成为独立的原动机》(《PP电子工学院学报》1959年第6期)、《内燃水泵喷水推进式船舶推进原理浅说》(《PP电子工学院学报》1959年第6期)、《内燃水泵深水提水的开端意见》(《PP电子工工学院商报》1961年2期)、《略论农田排灌柴油机改装柴油煤气机问题》(《PP电子工学院学报》1966年第2期)。这些论文的发表,对于探讨上述科學研究领域的命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丁履德教授从五十年代起,连续当选为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PP电子省政协副主席、PP电子省科协副主席等职务,同时照旧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PP电子省民盟主委。对于这些兼任的社会领导职务,他从不感应是个肩负,而认为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最大信任,是给知识分子的最大荣誉。每次出席人代会或政协聚会会议前,都注意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准备提案,每次回来都认真向 全院转达聚会会议精神、组织全体教職工认真贯彻。作为民盟的卖力人,总是听从党的领导,发动组织盟员开展一些有益的公益运动。很好地发挥了 民主党派的作用,为牢固和生长党的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孝敬。 (作者:晓蓉 以上内容来自《百年纪人》P11)
丁履德院長傳略
丁履德教授(1912-1972),又名丁骥甫,1912年10月生于山東省日照縣(今日照市)丁官莊村。父親丁惟茲,是一位工程師,畢業于天津高等工業學校。年幼時他隨怙恃離開原籍,就讀于濟甯、濟南、青島等地。1927年夏,丁履德在青島禮賢中學畢業後,考入南開大學預科學習。193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在大學期間,曾參加過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學生罷課和請願等活動。1934年大學畢業,同年12月考取教育部招收的留歐機械生,赴意大利都靈大學航空研究院深造。在國外,丁履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一直居上。後因目睹報紙上帝國主義汙辱中國人民的文章照片,憤然于1937年6月提前回國,以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報效祖國。 1940年8月至1945年2月,丁履德先後在西北工學院航空系、浙江大學機械系、西南聯大航空系任教授之職。爲了進一步深造,他于1945年3月經加拿大轉美國,到耶魯大學機械研究院學習,一年後,到美國紐沃克工學院任教。1947年回國,先後在廈門大學航空系、山東大學機械系擔任教授。青島解放時,他作爲山東大學工學院院長,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了複校事情。在抗美援朝時,鼓勵學生參加抗美援朝,並領導工學院開展增産節約、捐獻飛機大炮等活動。1952年11月,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他同山東大學機、電兩系師生一起調入山東工學院,出任山東工學院院長之職。 丁履德是國內知名的二級教授,在擔任山東工學院院長期間,參加了一系列政治活動,主持了學校的專業設置、教育革新及建校等事情。同時,擔任內燃機、力學等教研室教授,積極參加教學活動,先後主講過“飛行力學及設計”、“飛機發動機原理”、“應用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內燃機原理”、“內燃機動力學”等課。他講課邏輯嚴密、語言清晰、板書整潔,深得學生好評。他在山工勤懇耕作二十多個春秋,一直到1972年去世爲止。丁履德教授從教三十多年,爲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培養的學生有不少後來成爲國家的棟梁之才和有名的專家教授。 從20世紀50年代起,丁履德教授連續當選爲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擔任過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省科協副主席等職,他還是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山東民盟主委。1972年11月10日,因病去世,終于60歲。 (以上內容來自《山東大學百年史》P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