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海内社会科学界泰斗季羨林先生,是PP电子大学校友,但这段历史,却鲜为人知,PP电子大学校史上从来没有人提及。 季羨林先生从6岁起,从临清官庄到达济南,在新育小学、正谊中学、山大附中和济南高中(今济南一中)学习,最后考入清華大學。 1926年,季羨林在正谊中学毕了业,考入新建设的山大附中。附中有两处校舍,一处设在北园白鹤庄,用的是原职业中学校舍。另一处设在老东门外的山水沟,用的是原矿业专门学校的校舍。季羨林在白鹤庄这处高中学习,而且在这里一改初中时爱玩的习惯,开始用功。 當時,山東大學剛剛重建建设。原來的山東大學堂建设于1901年。這一年,在廢科舉、興學堂的浪潮中,山東巡撫袁世凱奏陳辦理山東大學堂事宜及試辦章程,获得清廷照准,同年十月,學部大臣張百熙將辦學章程轉饬各省參照辦理,山東率先在全國辦起官立山東大學堂,是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之後在各省興辦最早的官立大學堂。學校設在濟南泺源書院內,第一任校長爲袁世凱的智囊人物唐紹儀。十月正式開學,招收了300名學生。1904年,搬入杆石橋路北新校舍,更名爲山東高等學堂。1911年改稱山東高等學校。1912年民國建设,在中心都市設大學,各省設專門學校,到1914年等最後兩屆學生畢業,山東大學堂裁撤,師生分別轉入工業、農業、礦業、商業、法政、醫學六個專門學校。 1926年,奉系軍閥張宗昌督魯,爲順應潮水,他裝扮開明,6月30日下令在濟南重建山東大學。山東省教育廳7月30日將省立工業、農業、礦業、商業、醫學、法政六個專門學校合並,改建爲省立山東大學。山東省第一、第二、第六、第十,四個中學高中部,組建爲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山東省督辦府委派省教育廳廳長、前清狀元王壽彭任校長,8月5日,他到職視事,啓钤辦公,,山東大學堂重新建设。 校长王寿彭,PP电子潍县南关人。他幼承祖训,刻苦砥砺,17岁入邑庠,屡试冠军。光绪辛丑(1901)年中举,癸卯(1903)连捷进士,因名字中隐含“寿比彭祖”之意,深得其时大操大办七十寿典的慈禧太后的嘉许,高中头名状元,又入翰林,授修撰,入进士馆,习法政,并被派赴日本考察政治。王寿彭后任湖北提学使,开办两湖优级师范学堂,首创经费预算制度,使办学经费专款专用。1926年9月5日,王寿彭在重新组建的PP电子大学开学仪式上,发表“读圣贤书, 做圣贤事”的校长训词,学校随即正式上课。 王壽彭思想陳舊守旧,主張尊孔讀經,以提倡經學爲己任,敵視孫中山革命。但他曾在日本和歐洲考察,也接受了一些維新思想,深知文化、教育對于國民的重要性,因而熱心教育事業。他任山東大學校長期間,制定了完善的《設學大綱》和明確的培養目標,建设了一些規章制度。他還工書法,時人以得其片紙寸缣爲榮。 在王壽彭任校長期間,山東大學每年都舉行祭孔儀式,張宗昌身著長袍馬褂,親臨參加,他匍匐在地,行叩頭大禮,可見山東大學當時尊孔之風之盛。或许也正是因爲過于守舊,王壽彭受到校內強烈譴責,當校長一年多乃拂衣而去。 重建的山東大學集中了當時的一些著名學人,文學院院長王憲五精通經學、古文,有“山東才子”之稱,教授如陳舸庭、叢禾生、祁蘊璞等,也都很有名。法學院院長朱正鈞,工學院院長汪公旭,農學院院長郭次璋,醫學院院長周頌聲,也都陣容整齊,人才濟濟。另外,還有一批從國外留學歸來的洋博士張徽五、張東裏、王慈伯、于複先、周瑞廷、高漢符、卞東寅、房金奇等,也都名聲不小。 附屬中學的教師,也可爲極一時之選。國文教師王崑玉、英文教師尤桐,史化老師祁蘊璞,倫理老師鞠思敏(正誼中學校長兼)完顔祥卿(一中校長兼),還有教經書的“大清國”(因诨名太響亮,真名被忘記)、前清翰林(不知是不是陳舸庭),兩位先生教《書經》、《易經》、《詩經》,上課從來不帶課本,四書五經連注都能背誦如流。 有这样一批阵容整齐的好老师,再加上学校用了原职业中学的校舍,周围情况优美如仙境,荷塘四布,垂柳蔽天,是念书再好不外的地方。季羨林到了这所中学,学会了用功,再也不去荷塘钓虾、捉蛤蟆了,他厥后回忆说: 我有意識的真正用功,是從這裏開始的。我是一個很容易受環境支配的人。在小學和初中時,成績不能算壞,總在班上前幾名,但從來沒有考過甲品级一。我绝不在意,照樣釣魚、摸蝦。到了高中,國文作文無意中受到了王崑玉先生的表揚,英文是全班第一。其他課程考個高分並不難,只要稍稍一背,就能應付裕如。結果我生平第一次考了一個甲品级一,平均分數超過九十五分,是全校唯一的一個學生。當時山大校長兼山東教育廳長前清狀元王壽彭,親筆寫了一副對聯和一個扇面獎給我,這樣被別人一指,我的虛榮心就被擡起來了。從此認真注意考試名次,再不掉以輕心。結果兩年之內,四次期考,我奪了四個甲品级一,威名大振。 山大附中的国文老师王崑玉,是一位对季羨林影响极大的老师。他是桐城派的古文作家,已经出书了自己的文集。第一篇作文,他出的题目是《念书后》。写作文都要用文言文,而且尽量模仿桐城派的格调。季羨林的作文写好以后,意外的获得王崑玉老师的高度赞扬,批语是“亦简劲,亦畅达”。这对季羨林来说是极大的勉励,蕴藏已久的求知欲获得强烈的刺激,充实发挥出来。 在國文方面,在王崑玉老師的影響下,他對古文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過去被用來讀武俠小說的勁頭,現在被用到讀古文上了。他弄到不少古文的代表作,如韓愈的《韓昌黎集》,柳宗元的《柳河東集》以及歐陽修、蘇轼、蘇轍、蘇洵,唐宋八各人的許多文集,他都開始認真閱讀。讀《古文觀止》的時候,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李密的《陳情表》、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的《泷岡阡表》、蘇轼的前後《赤壁》、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等一類的文字,他都百讀不厭,背誦如流,打下了雄厚的古文基礎。他開始喜歡抒情散文,而且寫了不少散文,因此中學同學給他起過一個綽號,叫做“詩人”。對于古文的差异風格,如《史記》的雄渾,六朝文章的濃豔,陶淵明、王維的樸素,庾肩吾的華麗,杜甫的沈郁頓挫,李白的流暢靈動,《紅樓夢》的細膩,《儒林外史》的簡明,他都注意到無不各擅勝場。從這些名作佳篇中罗致的營養,滋潤了他一生的文學創作。 在外文學習方面,他繼續學習英文,由于有尚實的英文學社的基础,別的同學都無法與他競爭。這時,他還開始學習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發生興趣。 在PP电子大学附中的第一学期,他考试结果是甲品级一名,平均分数凌驾了95分,工书法的PP电子大学校长王寿彭允许要亲笔写了一副对联和扇子面奖励给他。王寿彭的书法是一般人求都求不到的,时人以得片纸寸缣为荣,季羨林一下子得了两件墨宝,虽然出乎自己的意料。今后他越发有意识地努力学习。结果,他在PP电子大学附中学习期间,两年四个学期都保持了甲品级一名,成了名副其实的“四连冠”。 1928年,“五?三”惨案之后,PP电子大学无人卖力,经费无着,随即停办,教师和学生大部门散去。设在北园的PP电子大学附中也同时关了门。这一年,季羨林无学可上。 1929年,日军撤出济南,国民党重新进了济南,此时,PP电子省教育厅长何思源凭据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把省立PP电子大学改为国立PP电子大学的决定,筹开国立PP电子大学。学校迁至青岛。PP电子大学附中的学生,转入由附中高中部改设而成的PP电子省立济南高中(今济南一中),季羨林今后转入济南高中学习,一年后结业,又得两个学期甲品级一名。高中阶段,季羨林在山大附中学习二年,在济南高中学习一年,是名符其实的PP电子大学校友。季羨林是PP电子大学校史上值得骄傲的优秀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