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登錄 服務大廳 信息服務 圖書館 ENGLISH
山或许況
童書業

童書業(1908-1968),字丕绳,号庸安。安徽芜湖人。1935年结识顾颉刚先生。后在上海光华大学、美专等校任过教。1949年8月,应聘为青岛PP电子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文学所研究员。主要科研结果有专著14部和论文129篇。

五十年代初,PP电子大学历史系曾有过一个“八马同槽”的兴旺时代,其时也,陈同燮、黄云眉、郑鹤声、张维华、王仲荦、赵俪生、童書業、杨向奎八位先生配合执教于PP电子大学,为一时之盛。这不仅为PP电子大学在史学界赢得了一个重要位置,而且也为山大历史的生长奠基了良好的基础。而童書業先生就是这八人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童書業先生是1949年暑期之后,由杨向奎先生引荐,从上海来到PP电子大学任教授的。在旧社会,童書業先生或求职于京城,或流落于江南,始终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情况做学问,从1949年一直到先生去世、在山大教书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先生一生中较稳定的时期,事实上先生一些彪炳千古的著作也是在这段时间内写成的。因此,“童書業”这个名字早已与山大融为一体,不行支解,子弟者如我们,无缘亲见先生的神采,只能从诸多文字中寻觅先生的音容笑貌,于山大百年华诞之际记下几许文字,以纪念那些如童先生一般令人难以忘怀的先生们。

過目成誦的天生奇才


顾颉刚先生曾这样评价童先生:“丕绳(童書業)教授不仅学问精博,而且有惊人的影象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重要的先秦古籍包罗诘屈聱牙的《尚书》在内,都能背诵如流。这些古籍里的某个词汇泛起过频频他不用查可以立刻告诉你。近人的学术著作他看过一遍就能历举其主要内容和论点……”童先生过目成诵的本事是众所周知的,许多人曾对此作过测试,随意的翻出《尚书》中的一页,任意的读一句,他马上可以接着背诵下去。在先生四十多岁时,对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都能大段大段的背诵,令人叹为观止。有次华岗校长为全校师生作社会生长史的陈诉,会后讨论时,老师们对陈诉内容的细节发生争论,意见相左,于是请童先生来评判。他就将华岗校长的陈诉完整的复述了下来。医学院的师生要求补听陈诉时,学校便请童先生代为转达。据说转达时不光一字不漏,而且华岗校长讲到什么地方咳一声,他也随着咳一声,其影象力之强健,真是到了令人咋舌的田地。其时曾流传着这样几句歌谣,可见一斑:“腰酸背斜肌肤瘦,长夜攻读至白昼。问君何苦自折磨?矢志十年遇上童教授。”

獨特的三嚴精神

童先生曾說過自己有一種三嚴精神。一、嚴格對待承諾。決不輕易做出承諾,一旦許下諾言就務必兌現,決不允許有任何例外或個別情況發生;二、嚴格的讀書計劃和遵守時間。當天的事當天做完,風雨無阻,日以繼夜,決不允許拖到第二天。童先生無論是上課或開會是絕對不會有遲到早退等事發生的。三、童先生嚴格遵守上課時間,杜絕壓堂現象。童先生上課從不帶筆記講義等東西,都是徒手而來,即席發揮,但又邏輯缜密,有條不紊。更爲奇特之處,每當他講完一個大段落,宣布這堂課結束時,下課的鍾聲也總是同時或在一兩分鍾內響起。其時間之准確,令人爲之咋舌。能夠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是因爲童先生有驚人的記憶力,因此他對授課內容的掌握駕輕就熟。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極其艱苦認真的備課。據韓連琪教授講,童先生在上課前數日不僅要寫出高水平的講稿,而且在臨近上課前的夜晚,還要像藝人演戲彩排一樣,對著鍾表完全按講稿預講一次,以便准確掌握好講授進度、節奏及每節課所能定下的段限,制止前緊後松或前松後緊,以至壓堂等現象發生。由此可見,童先生的備課已到了嚴謹到不容一絲纰漏的田地。

衆所周知,童先生有過目成誦的天賦,但他從不以天賦自持,從不單純依賴記憶力。由于他對許多史料都能隨口道來,因此在寫作過程中他不查書,但在寫完之後,他總是對其引注等重新核對一遍,纵然是他的論著修訂或再版時,他也總是重新核實校對一遍,以免謬種流傳,這種治學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貫穿了童先生的整個學術生涯。

觸類旁通,涉獵廣泛


童書業先生的治学规模极广,诸如中国史,古代地理,中国历史分期,古代东方史,中国手工业商业史,先秦诸子思想,中国绘画史,瓷器等方面都多有建树。计由专著14部和论文129篇。这不仅反映了先生有着旺盛的学术生命力,更主要的是因为先生有着有异乎凡人的洞察力。

童先生是在舊社會自學成才的,並沒有什麽專業的文憑。抗戰期間,顧颉剛先生搬到大後方後,他留在皖、浙、杭一帶,生活上遇到许多困難,楊寬先生曾給予過许多幫助。1945年,楊寬在上海博物館事情,聘童先生爲上海博物館曆史部主任。

但博物館事情並不是童先生的長處,而就是在這段時間裏,童先生利用在博物館中常接觸古畫和瓷器的有利條件,對古代繪畫和瓷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漸發現了繪畫史和瓷器史上一些模糊的地方,憑著他深厚的古文化功底,他進行了缜密的考證,將一些不正確的傳統說法纠正過來,寫出了諸如《中國山水畫南北分宗說新考》、《沒骨花圖考》、《唐宋繪畫談叢》、《中國瓷器史論叢》等一些倍受專業人士贊譽的論著,成爲學術界的美談。

童先生有著驚人的理解分析能力,他能在一些凡人熟視無睹的細枝末節上發現問題,並迅速理出頭緒,得出自己的結論。關于這方面的才气,可以在一件小事上获得佐證。在抗戰期間,童先生的生活遇到许多困難,于是他在閑暇之余研究物價,他發現物價波動主要受幾種主要貨物的影響,隨著這幾種貨物價格的升降而調整。于是他就畫了一個物價波動的曲線。當地商人聞知此事,就向先生請教何時何地該進何貨,先生一一指點,屢試不爽。由此可見先生的洞察和分析能力到了何等驚人的田地。

忘我投入,不修邊幅


在学术上童先生有惊人的影象力,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却经常记不住别人的姓名,忘记回家的路,童先生在青岛期间,有时晚上会外出看戏,但却经常辨不清路向。一次晚间从戏院出来迷了路,只获得四周派出所问路。派出所的民警不相信眼前这位囚首垢面的瘦弱者竟是PP电子大学的教授,于是打电话到山大值班室,最后照旧学校派车将他接回。另有一天晚上,童先生闯进学生宿舍,指着自己说,“我叫童書業,是历史系的副主任,要回家认不得路了,请谁送我回去?”最后由历史系学生孙达人恭顺重敬送他回府。

童先生在课堂上可以极其准确的掌握时间,但在其他场所下却经常彻底忘记时间。曾有一件这样的事,一次童先生在校圖書館看书时,完全忘了下班的时间,等他看完书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一个多小时了。当人们发现圖書館书库窗口有个瘦老头高声喊叫,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纷纷围上前寓目探询,一时闹得沸沸扬扬。

關于童先生這樣的轶事,不勝枚舉。對于他的這些舉動,黃冕堂先生有過這樣的解釋:“人們認爲這是由于神經質所至,雖也不無原理,但我個人認爲更本質的原因還是由于童先生在學術上的超強度投入和格外專精,忘情了一切,因而再現了韓愈所形容的亡失迷茫神態。”此言誠非虛,對童先生來說,讀書寫作是他生命中極其重要的一部门,甚至可以說就是他生命中的一切。他把自己的全副心力都已投注在學問上了,因此無暇顧及生活中的細枝末節也就不足爲怪了。

童先生晚年患有極嚴重的肺病,那個時候他的肺部已爛成了一個大窟窿,並且引發了嚴重的強迫官念症的舊疾。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先生寫就了《春秋左傳考證》和《春秋左傳劄記》,當後者寫竣時,離他逝世也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了。這是一種何等的專注精神,這又是一份何等沈重的生命總結!

先生于1968年1月8日逝世,離開我們已經三十幾年了。曆史的車輪轉眼已駛進一個新世紀,山大也走過了她的百年曆程。在這個時候再憶起先生的點滴舊事,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先生泉下有知,當喜看百年山大迎來新的春天!

先生有知于泉下,當笑看山大百年煥發出第二次青春!

(本文寫作获得徐鴻修先生指導)

聯系我們
地址:中国PP电子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傳真:(86)-531-88565657
值班电话:(86)-531-88364701          
     
舊版回顧
  • 關注微信
  • 關注微博
  • QQ校園號
  • 關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