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常林(1905~1980),PP电子省黄县人。1930年结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获加拿大多伦多医学院博士学位。曾任齐鲁医院、PP电子医学院隶属医院院长、PP电子省1~4届政协委员等职,获PP电子省卫生系统先进事情者荣誉称谓。他是新中国骨外科学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对骨外科医疗技术有很深造诣,被誉为“骨科圣手”,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是PP电子医学院一级外科教授。
一
趙常林,别号胜泉,出生于胶东农村一个教师家庭。父亲赵丙辰,曾中过清朝秀才,任家乡低级中学语文教员。家中仅有瓦房三间,地无一垅,弟兄7人,他排行第六,因今生活较为拮据,靠父亲的微薄薪水和几位伯父下关东当伙计寄点钱来供他上学。14岁时他考入黄县县立中学,当过学生会干部,并与同学们加入抵制日货运动。1923年考入齐鲁大学医科,经历了国民革命军北伐和“五三”惨案,曾加入救护受伤黎民。26岁时结业留校,任齐鲁医院外科住院医师,1933年加入过抗日救护队,并到北京后方医院服务,于1934年7月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骨科任助教、讲师。1937年5月,应母校之邀,又回到齐大医学院,任外科副教授、齐鲁医院外科主任。1942年2月,由于侵华日军占领了齐鲁大学,将齐鲁医院强行改为日本陆军医院,他又受皮肤科主任尤家骏之邀,到新建设的济南市立医院任外科医长,继续为民众服务。抗战胜利后,他立即回到齐鲁医院担任院长兼外科主任,肩负了复院重建的困难任务。一年后,他获准到美国纽约骨科医院留学一年。临行前,他的朋友、济南成通纱厂经理苗海南借给他200万元法币作出国路费,才得以成行。在美国,他一面做事,一面抓紧学习西方先进医术,以便为祖国和人民康健服务。回国后继任院长、外科主任、教授。 濟南解放、新中國建设後,趙教授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努力參加各項社會衛生事情和推行中西醫結合事業。1949年12月,他和全市醫務界知名人士以團結中西醫藥人員爲宗旨,發起並建设濟南醫學講習所,次年更名“市醫務進修學校”,招收開業的中西醫務人員業余學習中、西醫藥學,培訓中西醫結合人員。並帶領院內18位專家分任各科課程的臨床教師,與省立醫院配合承擔實習任務,爲新中國培養了大批醫藥骨幹。 1950年春,他參加魯中南災區慰問團醫療隊,調查和治療營養性水腫等疾病月余。同年任濟南市醫務界抗美援朝推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動員和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下鄉事情數次。此外,經常受邀參加省立醫院、市立醫院、鐵路醫院、工人醫院的會診,並親自協助施行手術。 1953年趙常林教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担任民盟济南市常委。在党的领导下,他体贴国家大事,认真做好参政议政,还要求院内盟员除做好本职事情外,要积极完成医院中心任务。由于其时内、外、妇、儿、皮肤、眼、耳鼻喉、口腔等主要科室卖力人和业务主干都是盟员,因此医院的医教研各项事情生长很快。 1955年,PP电子省建设西医学习中医委员会,由16名中西医专家组成,趙常林院长为委员之一。他除卖力和推动全省西学中事情的开展以外,并在院内具体落实党的中医政策,让各科选派专人加入统一举办的脱产或在职学习中医班,在日常业务学习中注重应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知识,要求多请中医会诊等,尤其是按省卫生厅要求,选派了身世于中医世家的内科肖珙医师代表PP电子赴上海加入卫生部举办的全省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为期三年,使之成为我省及我院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带头人。 1956年,国家要求著名专家培养副博士研究生,趙常林教授被指定为导师,招收了骨科专业的副博士研究生,培养高条理专业人才。 同年,趙教授獲得山東省衛生系統先進事情者榮譽稱號,其先進事迹主要有: 行政事情方面:在完成院長行政事情外,還兼任著外科主任一職。他很重視科內會診,每次都是親自主持並保證開好,取得成效。有一次他應休假一個月,結果公出開會24天,回來後一天也未補休。夜間有急症手術或有急事需他解決,也是加班及時完成,甚至徹夜不眠,從不影響白昼的事情,毫無怨言,起到愛崗敬業的楷模作用。職工如有問題,他均掌握原則,妥善處理。如有人患病需休養,要求到不該去的休養處或不該用的藥品,他能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事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處理得當;他的事情態度認真,誠懇、熱情,因而與院內外的群衆關系很是融洽協調。各人與趙院長談話都無顧慮,暢所欲言,對改進醫院事情很有利。同時科內團結好,有事和各人商量,均能定期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他很重視人民來信來訪,如問病、表揚或提意見,都親自回信和接見,給予滿意答複,盡力維護醫院的良好形象和聲譽。 醫療事情方面:對科內提出需要討論的病例,他都參加,並以負責的態度提出意見,作出決定。须要時他還親自診視病人,部署時間去處理。一位病人小指熏染,已10個月不能事情,每天到門診換藥。他發現後仔細詢問和檢查,提出具體治療意見,半個月即痊愈。他以此例教育各人不要忽視小的手術,不因其小而馬虎,否則可能因小失大。他在醫療事情中隨時以身作則教育職工注重勤儉節約,絕不浪費器材和藥品。如有一次他幫一位醫生做椎板切除術,就不在無菌手術切口內用抗生素,強調不依賴藥品,而是靠醫生努力提高無菌技術;一次協助做髋關節手術,動作輕快准確,出血少,不必輸血,甚至不用輸液,這樣不光節約了血液、藥品,而且對病人有利。其它像如何節省紗布、棉花、石膏等,他都有小竅門,邊講給各人,邊作示範,並講解節約與療效不矛盾、既能節省醫藥資源,又減輕病家經濟負擔的原理。除在本院進行診療事情,他對兄弟醫院給予以技術指導和無私幫助也是常有的事,僅1955年他就外出協助手術44次,而且许多都是利用休息時間去的,全市的醫院幾乎都去過。他還利用參加全省衛生事情會議之便與淄博市衛生負責人聯系好派醫生到該市幫助骨科業務的開展和提高,受到廣泛贊譽。 教學事情方面:他除完成醫學院的課堂授課外,接受兄弟醫院進修醫生逐年增多,他總是親自講課。對科內醫生隨時進行指導。如在門診,對住院醫生及實習生,教他們簡化的開口引流術,病人痛苦最少,著力改變輕門診、不重視小手術的傾向;爲培養職工獨立思考,他常結合病案提出各種問題讓各人回覆,最後結合課堂講授內容進行總結,形象生動、印象深刻。爲盡快培養人才,他放手大膽地讓年輕醫生獨立手術,發揮創造性,他在旁邊指導,技術提高很快。同時,他對護理臨床教學也很重視,常與護校負責人接洽,想法協助助,凡護士在本院實習者,他均能隨時進行現場指導。如在門診上石膏時,他專門叫來實習的護士作示教。 科學研究方面:他很注重发挥团体力量,鼎力大举资助与推动全科同仁的科研事情,对下级医生的论著都能协助完成并仔细审阅,提出详细的修改、增补意见,此外,他还对PP电子医学院学报送来的稿件认真审阅,提出具体意见。先后在国家级和外洋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急症外科学》等专著和教科书5部。1956年担任副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国家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对骨外科事业的生长做出了卓越孝敬。
二
趙常林教授恒久从事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事情,积累了富厚的临床经验。他技术精湛,医技全面,一专多能,对外科领域差异专业的手术都很在行,因此,在解放前后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他身为一院之长,仍然经常亲自主刀,熟练地进行妇产科和眼科手术。 他早在1947年就在國內領先開展麥氏截骨術治療股骨頸骨折、用肌腱移位術治療嬰兒癱後遺症,1949年又率先開展股骨粗隆下截骨術、全距關節及足三關節融合術,1950年開展膝關節半月板切除術,1952年開展腰椎間盤突出症開窗法髓核摘除術,1955年開展脊柱側凸畸形楔形切開矯正脊柱融合術等,均爲國內率先開展和首例乐成,其他在省內領先開展或首例乐成手術不計其數,爲我國及山東省骨外科學的醫療技術發展做出開創性貢獻。 趙常林教授不光医术精湛,经验富厚,而且医德高尚、作风纯正,平易近人、平和可亲,说话诙谐滑稽,而又不落俗套。无论在担任院长、科主任期间,照旧当教授、医生,事情作风一贯认真扎实,堪称规范,有口皆碑。他是名人,省内外找他诊治的病人络绎不停,他是来者不拒,一视同仁,热情接待、从无厌烦,仔细检查、绝不马虎,经常延长了他休息的时间,无怨无悔。由于病人慕名而来,专找他看病,所以他诊桌上经常堆满病历。有时年轻医生怕他实在太累,想去帮他一下,他却总是说:“我晚走一点、累一点没关系,只要病人满意就行了。他们从大老远来看病,花许多钱,吃住不方便,很不容易啊!”他替病人想得许多、很具体,深深教育了职工们。 趙教授社會兼職许多,擔任多個學術團體、專業雜志的領導職務,既是市人大代表,又是省政協委員,每當人大、政協開會或外出視察時,他總是預先见告下邊醫生提前到病房,以便交待事情,但是下級醫生到病房時,他经常已早到多時,並把病人看過一遍,做好了事情部署。他將哪床病人該做何處理、是否更換石膏、何時手術、何時出院等等,一一交待清楚,這才放心地離開醫院。 他雖名聲遠揚,但始終保持著謙虛謹慎的態度和作風。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因患胃癌,執意要請趙教授主刀手術,趙教授考慮再三,雖然自己完全有掌握做好胃癌根治術,但自己已分在骨外科專業,不應再包攬普外科的手術。于是他找到普外科的劉修炳教授說:“你是普外老手,這個手術由你主刀,我做幫手”。劉教授很高興地答應了,兩人密切配合,順利完成了手術。 刚结业分配事情的住院医师经常有浮躁情绪,穿上白大衣就摆出个大医生的派头,不再像当实习医生时候的踏实苦劲头了。赵教授认为这是当医生的大忌,必须增强教育引导,他教育的方式很特别:查完房后,他对坐在医生办公室的所有年轻医生说:“你们知道住院医生是什么意思吗?英文叫House staff,意思是衡宇的支住,转化为住房的主人。住院医生就要呆在病房里,不能随便外跑,细心看护你的病人,随时体贴病情变化,以便打下当一名好医生的扎实基础”。 1979年下半年,趙常林教授已近75岁高龄了,而且患有严重的脑血管病,可他仍惦念着《急症外科学》第二版的编写及出书事情。当该书的全体作者前往PP电子医学院建设楼宿舍看望老院长时,他已瘫软在床,疲惫无力,对围坐在他身旁同事和学生们的问候,已不能回覆,只能艰难地睁开双眼,深情却又满怀期望地扫视一下这些亲切的面孔。张振湘教授代表在场的刘福龄教授等人躬下身对他说:“你主编的第二版《急症外科学》,我们一定把它改好、增补好,字数增加了一倍,上海科技出书社已计划明年一定出书,您老放心吧!”他微笑着轻轻点了一下头,便又昏睡已往了。第二年一开春,一生坎坷却笑傲以对的趙常林教授离开了他始终为之奋斗的医学事业,溘然长逝,但他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豪爽豁达的音容笑貌,以及上台演出京剧时的感人形象,却永远鲜活地留在世人影象之中。 |